人工智慧(AI)時代來臨
2012年「AlexNet」完勝號稱影像分類領域最難的挑戰賽「ImageNet LSVRC」,成績大幅領先第二名近10%,正確率達85%,從此「深度學習」重新將機器學習分支中的「類神經網路」推向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以下簡稱AI)殿堂。在算法、算力及資料集的加持下,使得這幾年在影像、聲音、數據分析有越來越接近人類辨識能力的水準,「深度學習」功不可沒,因此2019年電腦領域最高榮譽的圖靈獎毫無疑問地頒發給深度學習三大推手Geoffrey Hinton、Yoshua Bengio和Yann LeCun。
2017年科技部喊出「AI元年」口號並於2018年起成立四大「AI 創新研究中心」,台大負責生技醫療、核心技術、清大負責智慧製造、交大負責智慧服務、成大則負責生技醫療。同年初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」在學界及業界大力支持下順利成立,至今已有四個分校,培育數千位AI人才,學員遍佈各個產業,由此可知產官學研無一不重視這個可能影響未來的重大技術。
話說在這樣的氛圍下,好像國父常說的大同世界老有所終(產業AI化)、壯有所用(AI產業化)、幼有所長(滿街AI人才)的美好世界就要到來,但實際狀況是每個人都害怕被這波潮流給淘汰或淹沒,所以紛紛加入AI浪潮中隨波逐流,人云亦云,好像不學一下AI就會馬上失業,而產業界搞不清楚到底AI能帶給自己什麼好處,好像什麼工作加上AI就萬無一失,給一堆巨量或微量的資料AI就能告訴我下一步怎麼做一樣,但目前AI的能力真得能解決所有問題嗎?AI人才所學真的能滿足這些需求嗎?
人工智慧(AI)如何落地
為了讓AI能落地,AI人才能發揮所長,不只是練練絕世大招,說的一口好算法及程式,各單位無不火力全開。科技部積極推動學界將AI技術成立新創公司,並推向國際。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純教學外,亦推出「移地解題」方案,讓廠商有機會利用AI解決業界痛點、讓學員(或自家派訓員工)有實際題目能發揮解題,同時能人才培訓後也能有新的工作機會。各大AI中心也積極推廣產學合作,使得AI能更貼近產業,不再只是發表論文,空有理論而無法落地。而在這波AI落地風潮中,由經濟部工業局主導、資策會推動的「AIGO」應該是最大規模「產業出X人才解題」的媒合活動。去(2018)年度成功募集到50道題目,共有33組團隊提出46案解題方案,不過由於時程較趕,九月才開始,所以出題業界及解題人才都無法充份交流,最後僅產出21個實際落地方案。
Fig. 1 AIGO官網畫面[1] (點擊圖放大) |